安徽痴呆老人念叨奇怪数字儿女听后求助政府:查查27、81、241_新闻资讯_江南在线登录入口官网下载/江南体育官方/江南综合app网页版

安徽痴呆老人念叨奇怪数字儿女听后求助政府:查查27、81、241

浏览次数:1 次来源: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30 00:37:53

  原标题:安徽痴呆老人念叨奇怪数字,儿女听后求助政府:查查27、81、241

  他因脑萎缩而导致记忆力衰退,清醒的时间慢慢的变少,直到后来时常连自己的儿女都认不出来。

  故而,他的子女只好带着一个布满锈迹的破旧铁箱找到当地政府,他们想要弄清楚年迈的老父亲心中究竟有着怎样未完成的夙愿?而那组数字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2018年安徽淮北市做过全市退伍军人信息采集,宋良友的子女在其中的一栏表格中填入的一行字引起了政府工作人员的注意,表格中赫然写着“曾入朝作战立功”。

  而在两年后,烈山区退伍军人服务中心主任马华伦上门拜访了这家人,当时在社会上正举行着“寻找退伍老兵,给予关爱帮扶”的活动。

  “你们知道老人立功的事情吗?”短暂地寒暄几句后,马华伦道明了此次的来意,要让老人的事迹被更多人知道。

  几位晚辈没想到,老人会有如此高的荣誉,但为何他不曾告诉自己的儿女们呢?

  慢慢将老人口中的那些奇怪呢喃和从前听到的故事一一串联起来,回忆中的经历竟是无比的惊心动魄!

  老人默默念叨的声音将众人的视线拉回那个冰天雪地的残酷夜晚,远处赤红的火光时时辉映,在黑夜中炸出冰与火般激烈的战斗画卷。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的中国志愿军们在北朝鲜的土地上同美军短兵相接,这原本就是一场实力十分悬殊的战斗。

  美军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更有着充足的后勤保障,而大多数志愿军们使用的武器大都是从敌人手中抢来的,配备十分简陋,甚至很多人连一身抵御冬日严寒的破棉袄都没有,只能靠着坚韧的意志力坚持着。

  “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宋良友始终记得,自己曾是这其中的一员。

  那一年他22岁,同战友一起坐着“大闷罐”奔赴朝鲜,誓要将美国佬赶出朝鲜半岛,捍卫祖国边境线军隶属第九军团,是第二批赴朝作战的志愿者军队,当时已经是11月,朝鲜北部的土地已经是寒风凛凛、银装素裹,而部队里大多数人都和宋良友一样来自南方,对这样的天气极不适应,更何况是穿着单衣作战。

  战士们在战斗之前已然浮现大规模冻伤的情况,最容易冻伤的就是脚,先是发麻发痒再变得青紫甚至乌黑,到最后冻疮满布,只能割掉脚趾。

  宋良友所在的18师自进入战场便接到命令,潜入战场前沿阵地,歼灭美军位于东线军,而这一带正处在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极为苦寒的地方,这一年恰逢50年不遇的寒冬天气,导致这场战役被称为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役之一——长津湖战役。

  宋良友因身材壮实、性格坚毅,被选为尖刀组成员,成为一名轻机枪手,并担任班长一职。他带领战友,跟随大部队悄然潜入战场前方,因为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恶劣的天气反而掩藏了他们前进的踪迹。

  严寒和补给是最大的困难,战士们啃着石头一般硬的土豆,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里隐藏行踪,遇到敌人的侦察机盘旋上空,只能装作尸体躲过探查。

  部队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一直趴在原地等待发起总攻的命令,只等一声令下,隐藏在四面八方的志愿军战士便会冲出来将美军包围,一举击溃美军的防守线。

  然而,几天过去,战略部署依旧紧锣密鼓的开展着,而前方埋伏不动的战士已经缺粮断水,更被冻得神志不清,战斗力几乎已丧失大半。

  当发起进攻的冲锋号响起,枪炮声紧随其后落入敌人的阵地,埋伏在四面八方的志愿军战士应声响应。

  宋良友僵着身子起身向前,却发现身边少了很多战友的身影,等往回走近才看到,他们已被冻成了一尊尊雕像,再也站不起来了,而手中的枪却仍指向敌人的方向。

  但还有大批大批的战士,仍拖着被冻坏的双腿,投入到前方的战场,宋良友也不例外,他收拢幸存的战士,肩扛机枪奋力往阵前突进,如一把尖刀,率先插向敌人的心窝。

  美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想不明白,在这冰天雪地里是怎么突然冒出来这么多的人,难不成是雪地里长出来的吗?

  尽管我军抢占先机,但在美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之下,还是被拖延了前进的脚步,加之战士们冻伤眼中,一时竟与美军形成胶着状态,两军对峙间,战火开始蔓延至整个长津湖地区。

  很快,新兴里战役也打响,这个小村庄由于位置特殊,战略意义非同寻常,承担着美军此时最主要的防御角色,若是能将其攻下,将对整个长津湖战役的走向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主攻新兴里的重要任务,正好落在宋良友所在的81师241团。

  在主攻新兴里的战斗过程中,宋良友所在部队处在进攻的最前方,遭到敌人的火力自然也是最凶猛的,尽管如此,战士们仍是悍不畏死,一米一米向敌人的阵地突进。

  战斗过程中,两军为取得地利展开激烈交锋,一些战略高地成了两军主要争夺的对象,而宋良友所在的3营12连负责坚守的一块高地,就是敌人突围目标之一。

  在这场残忍的高地争夺战中,宋良友和自己的战友几乎杀红了眼,他们面对的是数倍于自身的敌人,只能靠着游击和匍匐战术与之周旋,其悍不畏死的态势堪堪将强势的美军压下几分。

  而他们当时面对的敌人是有着“北极熊团”称号的美军加强团,不论装备还是战斗素养都不是一般部队能与之抗衡的。

  打到最后,敌人随着增援人慢慢地多,而241团却几乎全军覆没,宋良友和最后几个幸存的战友仍然在坚守着阵地。

  看着连长,指挥员以及众多战友一个个倒下,宋良友等人孤立无援,然而来不及悲伤,只能以血肉之躯继续坚守,去堵上敌人机枪不断喷吐的火舌,为后方驰援的大部队争取时间。

  宋良友这位尖刀班班长,带着誓死的决心在战斗,三天三夜的时间,无数战友的的牺牲,身后的家乡与同胞,以及前方不断向高地逼近的美军,周围是凝固汽油弹造成的火光与硝烟却怎么也扑不灭……

  宋良友在某个被灰色烟烬迷眼的刹那,时间被瞬间冻结,而他的身体则被一股强大的气浪给掀翻。

  等耳边再次传来枪炮声的时候,远处终于等来了我军的支援,宋良友凭借意志力强撑双眼,却发现了自己已经被炸飞了出去,挂在了一棵树上。

  来不及休息片刻,腹部的一个大窟窿不断地侵蚀着宋良友的生命力,他心一横,用手将流出来的半截肠子塞回腹中,再用布条紧紧裹住伤口止血。

  宋良友全身二十余处大大小小的伤口,而腹部的伤口尤为狰狞,这是在新兴里战役中留下的,当时他独自强撑着回到部队,再等被送到到后方医院时,已然由于失血过多而晕厥了。

  而由于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志愿军总部授予宋良友“战斗英雄”的称号,并荣获一等功。

  可以说凭借这样的称号和荣誉,宋良友这辈子都将无忧了,可一等他养好伤后便再次投入了第五次战役中,他所在的81师仍是前线的第一梯队。

  战场上宋良友依旧是那个刚冲敢打的尖刀班班长,身先士卒,配合着战友歼灭敌人,这一次战役结束后,他也凭借优秀的战斗表现获得了他的第二次一等功荣誉。

  抗美援朝胜利后,我军凯旋归国,宋良友先是到了81师复员建设团,支持地方的建设,但在一年后却选择脱下了一身戎装。

  作为一名军人,能做到他这个地步的已经是万中无一了,为何他要放弃这一身象征着荣誉的军装呢?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甚至开玩笑地说他是否脑子被炸坏了。

  但宋良友一直都很清醒,他知道他的任务就是将老美从边境线赶出去,保卫祖国,现在任务完成了,应该回家侍奉双亲了。

  “祖国需要我,我就上战场,现在仗打完了,我的爹娘需要我,我也该回家种地,孝顺父母了。”

  1954年,宋良友脱下军装,将自己所得的勋章锁在了一个铁盒子里,自己则悄然回到老家,他从不把自己的成就拿出来炫耀,而是本本分分地当回了农民。

  平淡的日子又过了三年,地方政府为宋良友安排工作,安排他去支援淮南大通煤矿,成了一名砌砖工人。

  一年后,淮北矿区将要投产一座煤矿——烈山煤矿,于是宋良友又来到了烈山煤矿支援建设,这一次不是砌砖,而是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从事井下作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而且需要一定技术和经验,但对于经历过战场前线的枪炮洗礼的宋良友,这点危险又算得了什么。

  他下井作业几乎从来不脱衣服,为的是不让他人看到自己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一开始还有人疑惑,但久而久之众人也就习惯了。

  宋良友很低调,只是踏踏实实地埋头做事,各位明白他是上过朝鲜战场的老兵,但并不知道他所获得的那些荣誉,就算问他他也只是讲一些战场上经历的惊险和战友牺牲的英雄事迹。

  时间一天天过去,宋良友的技术也越发娴熟,并且开始收起了徒弟,其中有一名叫祖国英。

  据这位徒弟的回忆,印象中的宋良友不争不抢,待人十分平和,以至于不少学徒都羡慕自己有这样好的师傅。

  因为宋良友的踏实肯干,很多脏活累活常常都是他带头去做,加上为人平和,在工友中的威望很高,不久便被任命为班长。

  这位曾经在战场上的尖刀组班长来到矿场依旧是那位冲在最前面的战士,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每月的采煤量都高居第一,因此还有了“火车头班长”的称号。

  在祖国英的回忆中,宋良友曾在一次重大安全事故中,凭借丰富经验和临危不乱的胆识挽救了全组人员的生命。

  当时宋良友正与全组人员进行井下作业,但途经一段巷道时,却发现头顶窸窸窣窣地掉落着煤渣。宋良友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怀疑是瓦斯泄漏导致的,前面塌方的可能性很大,于是便立刻要求众人撤离。

  当时还很年轻的祖国英第一次遇到这一种情况,顺着低矮的土墙,小心翼翼地向前方走过十几步,便看到支撑巷道的圆木已经被压得倾斜,随时都可能会塌方。

  有了主心骨,众人便依次爬上往外运输煤炭的链板机,在机器的动力下匍匐着往外移动。

  宋良友殿后,眼疾手快地将众人推上机器,直到都上去了自己才飞快地爬上了链板机,众人有惊无险地通过塌方路段,不一会儿,身后传来轰隆的声响。

  在这样的生活中,宋良友每日任劳任怨,从不以功臣自居,就连自己的大女儿宋华当时想在矿上工作求得几分照顾也只得到一句“别给国家添麻烦”的回复。

  一晃三十年,1984年宋良友从矿上退休,这期间由于身体原因他也曾回到地面上,干过门卫和锅炉工等岗位,有工友想帮他申请个轻松一点的工作,但他却不同意,他这几十年来从未凭借自己的功劳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请求。

  他的徒弟祖国英回忆说:“每当宋师傅特别累的时候,就爱躺着煤窝里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宋良友半生戎马倥偬,用鲜血浇筑祖国边境的防线,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这是他一生的信仰,也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出征前风华正茂,归国时一身伤痕。最重要的是,留在他心中的无数牺牲战友的身影,将永远无法忘怀。

  回到家乡,他又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一生奉献,这位农民的孩子用他的方式诉说着他心中最朴素的道理:保家卫国,建设家乡,这是每个国人应有的责任,不居功自傲,因为这是无数牺牲的同袍换来的。

  战友已去,战功何存?转头半生已覆满白雪,唯有曾经出征的歌谣中隐约可窥见他们的模样。

  如今的宋良友已经是92岁的高龄,自2014年起,这位英雄老人的小脑开始萎缩,第二年又因为突发脑血栓而瘫痪在床,他再不像从前那般英姿勃发了,那铁打般的身子也因岁月而染上锈迹。

  他开始变得痴呆,甚至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再认识,但却仍然记得自己部队的番号: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

  他始终惦记着牺牲的战友,他认为这荣誉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而是所有战友的,他以前清醒的时候常常回忆起来泣不成声:“战友们都没回来,只有我回来了,为什么我没把他们拉回来啊!”

  我想,这样纯粹朴实的人在如今的社会已经很少了,在老人眼里,功名若浮云,而战友们却是永远回不来了,当他们踏上战场的那一刻,想的不是建功立业,而是一个平凡人对祖国、对这片土地最纯粹和炽热的感情。

上一篇: 抗美援朝老兵退伍后隐姓埋名当矿工92岁时儿女才知父亲是英雄

下一篇: 电子技能使用-电子